数字化的今天,如何让组织更有创造力、更有灵魂、更富有意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总结多年对组织发展和组织成长的研究后认为,数字化时代的组织,最关键的是要看组织者能不能创造一个更有灵魂、更懂得意义、更具创造力的一个工作场所,让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工作场景中,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美好,创造个人价值。这样的新组织和新个体才是我们今天所必需的,也愿意去实现的部分。
陈春花在新书《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中表述了,目前组织管理的四个命题——个人跟目标的关系,个人跟组织的关系,组织跟环境的关系,组织跟变化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新华都商学院理事会理事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兼任教授。 ·先后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山东六和集团总裁,并于2017年、2016年、2015年连续三年入选《财富》“中国25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2016年入选《财富》“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榜单,2016年入选《清华管理评论》“管理创新思想家”,2015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TOP 10。
过去的组织管理,组织比个人大,目标比个人大,组织比变化大,组织比环境大,所以组织是最大的。对于个人来讲,如果你不服从目标和不对目标有贡献,组织就淘汰你。所以过去的组织管理者的管理工作相对简单。
可是,今天这四对关系全部发生了变化:第一,强个体出现。在组织里,个体开始有自己的话语权。第二,组织目标中涵盖个人目标。组织目标如果不考虑个体目标,优秀的人就不会来。今天的组织管理者,与强个体讨论的话题是,管理者提供一个事业平台,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岗位。第三,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更大,比如疫情、跨界颠覆、碳排放,以及气候等。第四,变化的影响超越组织本身。乌卡时代是不可预测的和充满不确定。
这些改变导致组织随之发生变化。其中,人在组织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中,管理者希望人才既要懂专业,又要有管理水平,还要有非常高的情商,符合领导人的不同风格。但现实是,首先通才的人本来就很少,其次培养一个通才的时间成本和投入资源都会非常大。
数字化时代,为什么组织会呈现指数倍增长?为什么独角兽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陈春花认为,这些组织不需要花心思培养通才,需要的是专家,组织提供的是让专家们可以协同工作的平台。“一个组织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必须把一个人培养成各个方面都有长处的通才,两种形式的成本和效益是完全不一样的。”陈春花说。
组织的价值在这种变化中必须进行重塑,才能适应今天的乌卡时代。
很多管理者会面临这样的困境: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好管?陈春花认为,在今天的组织中,管理层必须要从管控转向赋能。比如,给予员工更多的角色,给予很高的身份认同,设置一个让人得到成长的工作场景。
以往组织管理形式是科层制,陈春花认为,科层制是非常好的一个组织管理模式,权力跟责任的关系非常清晰,而且不同层级的人承担的责任不同,权利不同。某种意义上,整个工业时代的高效率是由科层制决定的,制造业的高效率也是由科层制决定的。所以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科层制其实是保障了组织的统一性、严格的标准、品质的可靠性和绩效的出现。
所有的管理手段和管理选择都是要服务于经营,服务于目标,服务于战略。如果今天,一家公司的战略、经营就是要品质、规模和成本,那依然还是科层制比较好。
但,当你想要管理层保持稳定性又要灵活性的时候,平台化的管理就会出现。平台化能够解决灵活性,能处理复杂性,是因为平台可以有信息对等,可以有更多的交互。在今天一个复杂性很高、变化非常高的环境下,平台化管理很有必要。
被誉为“创新大师”的美国学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认为,企业的价值活动会受限于它的能力。陈春花则从这一理论中看到了,企业已有的能力有可能成为管理层的局限性。
讨论一个企业已有的能力,一般会从三个方面来看:资源、流程和价值观——利用手中的资源,通过不同流程组合起来,最终得到符合企业价值观的结果。今天,无论是企业得到的资源,还是流程、价值观,都必须要跟得上顾客价值的变化。但今天,顾客变了,而一些企业没有跟上这种变化。
陈春花认为,今天的客户价值需要更广泛的协同力量才能实现,所以管理层必须做一些调整,把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且这个整体又必须跟顾客在一起。
综合是管理真正的精髓。今天的组织需在一个协同共生的体系中成长。一个综合的运行系统,如果你是管理层,就应该与员工协同工作;如果你跟顾客在一起,你就需要与外部协同;企业成员之间要对企业文化有共识,此外,跟环境也要共生。
陈春花认为,实现组织目标和兼顾人的意义是两件都必须要做到的事。“如果把绩效完成了,但没有关心人,这个组织在今天是不具竞争力的。”陈春花说。
如何让人变得有意义?陈春花建议先解决两件事情:虚假繁忙和碎片化。
虚假繁忙,跟“内卷”类似,是指员工在做一件跟目标和绩效完全不相关的事情,但是他却做得精益求精。所以,即便是他再忙再努力都没有任何意义。避免虚假繁忙就要让员工的创造跟责任、价值组合在一起。因此,管理层应特别关注员工的创造力,而不仅仅是员工的胜任力,从而真正地把人的价值释放出来。
知识革命与组织学习被陈春花视为最应该关注的地方。因为这个问题,关系着今天的组织管理能否跟上变化。
她认为,组织跟上变化的核心驱动力量是“知识”。未来是创造出来的,它不是预测出来的,也不是过去的延展,它是一个全新的创造过程,而创造的核心力量是知识的更新以及知识能力的积累。今天的知识已经是生产力要素,它不再是一个名词,而是动词。
过去100年间,为什么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加得如此之快?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将知识的应用划分为三次革命:第一次是知识运用于生产工具,叫工业革命;第二次是知识运用于工作之中,叫生产力革命;第三次是知识本身被应用,叫管理革命。陈春花认为,如今知识正在迅速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这也就是第四次,她将其称为“知识革命”。
“前三次工业革命,机器不是拿来淘汰人的,机器是拿来帮人的。你跑得不快,我给你火车、汽车。你运转得不够快,我给你一个电脑。但是在智能时代和数字化时代,机器是来优化的。如果你的知识系统不够,你就会被淘汰。”陈春花说,唯有知识,才可以让这个组织面向未来。
陈春花曾经研究那些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公司到底为什么有影响力,结果发现,不是因为它规模大,不是因为它具有野心,也不是因为它有资源能够创造,而是因为它们能够解决人类实际的问题,赋予人类一个美好的未来。今天去看万亿市值的公司,你会发现它给的是一个人类未来的可能性和机会。
“今天几乎所有优秀的个体都不愿意在一个没有灵魂、没有意义、没有创造的地方工作。今天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商业模型,其实都要指向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好、给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陈春花说,希望未来的组织都更有创造力、更有灵魂、更富有意义,让我们每个人因组织而成长。
编辑—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