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大宗商品交易商如何影响世界经济

大宗商品交易商如何影响世界经济

摘要: THE WORLD FOR SALE ​










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交易巨头就像潜伏在深海中的超级巨轮,它们创造了巨额财富帝国,又将如何影响现代世界经济与秩序?

 


 

 





伊恩·泰勒(Ian Taylor)是世界最大石油贸易公司——维多公司(Vitol Group)的首席执行官,他从事石油贸易40年,把维多从一个中等规模的燃料经销商一举打造成了全球石油贸易巨头。

这个秃顶、精瘦、不知疲倦的人,既散发着英国权贵阶层闲适从容的魅力,也具有石油贸易商所必备的冒险精神。他毫无畏惧,敢于带领维多涉足他人不敢尝试的领域。比如在2011年,他将业务带进了炮火连天的利比亚,为利比亚反对派提供了逾10亿美元的燃料,而对方一直打欠条。他实际上是在用公司作为赌注,寄希望于反对派会赢得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很让泰勒满意——至少帮助反对派没有被打败。尽管泰勒在2020年去世了,但这也并非石油交易商第一次塑造中东历史,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维多公司在利比亚的交易表明,大宗商品交易商在现代世界能产生巨大影响力。我们很少有人能像利比亚人那样亲身感受到它们的威力,但是不管我们知道与否,我们都是它们的客户。大多数人理所当然地认为,给汽车加满油、买一部新的智能手机、点一杯哥伦比亚咖啡……都是举手之劳。但是,几乎所有的消费都是以疯狂的国际自然资源贸易为基础的。

《交易的世界:金钱、权力与大宗商品交易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大宗商品交易商的故事,关注的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头所建立的隐秘商业帝国。它们对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进行交易,覆盖范围从田间到餐桌,从矿山到能源,从中东石油到欧洲天然气。这些重要的资源被它们装进大宗商品交易的“购物车”里,等待合适的时机溢价出售。  大宗商品交易商在全球经济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世界战略资源的控制也使它们长期扮演着重要的政治角色。但是人们对大宗商品交易商的活动知之甚少,低估了它们的重要性。  这本书聚焦20世纪下半叶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商不为人知的发家史。书中主要涉及嘉能可、维多、嘉吉、路易达孚等能源、矿产、粮食领域的大宗商品交易商。通过讲述这些资本巨头的商业发家史,来洞见它们如何影响现代世界经济与秩序。  

这些商品交易商很少引人关注,但是它们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它们,加油站将没有燃料,工厂将停止运转,面包店将没有面粉。用这一行业的一位“先锋”—路德维希·耶西森(Ludwig Jesselson)的话来说,它们是“重要商品的国际交换中心”。他们是不生产也不消费大宗商品的公司和个人,其主要活动是交易商品—在全球范围内买卖和运输资源。这些公司有时还被称为“独立交易商”或“贸易公司”。

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交易巨头庞大的商业帝国是如何建立并运转的?他们又是如何在全球买卖和供应核心资源的?彭博新闻社驻伦敦专栏作家哈维尔·布拉斯(Javier Blas)和彭博新闻社报道自然资源行业的记者杰克·法尔奇(Jack Farchy)根据多年报道经验,以及与数百名交易商的访谈,去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经历,既包括战乱中的利比亚,也包括美国的农业带,最终将其凝结在新书《交易的世界:金钱、权力与大宗商品交易商》中。该书聚焦20世纪下半叶大宗商品交易商的崛起。其中,大宗商品交易商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四个变化尤为重要。

哈维尔·布拉斯  (Javier Blas) (左)  哈维尔·布拉斯是彭博新闻社驻伦敦专栏作家,负责报道能源和大宗商品。他曾担任彭博新闻社能源记者,并为英国《金融时报》和西班牙商业日报《拓展报》撰稿。  杰克·法尔奇  (Jack Farchy)(右)  杰克·法尔奇是彭博新闻社报道自然资源行业的记者。此前,他在《金融时报》负责报道大宗商品交易行业。

第一个变化是曾经受到严格管控的市场逐渐开放。首先是石油市场。被称为“七姐妹”的大型石油公司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席卷中东各国的国有化浪潮中,它们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从油井到炼油厂,再到加油站,整个石油供应链曾经都是由单一公司垄断的,但是突然之间,石油可以自由交易,原本固定的价格也开始变动。于是,中东酋长和拉丁美洲领导人开始出售石油,而大宗商品交易商则一视同仁地与他们打交道。在此过程中,这些交易商帮助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全球政治力量——石油国家。

第二个变化是1991年苏联解体,一举改变了全球经济版图和政治忠诚网络。大宗商品交易商乘机再次大举进入,将自由市场规律带到了解体的计划经济中。在一片混乱中,它们成了挣扎中的矿山和工厂的主要生命线,甚至支撑起整个政府。作为交换,它们能够以极其优惠的条件获得自然资源。

第三个变化是21世纪头10年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中国在经济工业化进程中对大宗商品产生了巨大需求。例如,1990年,中国的铜消费量与意大利持平;今天,地球上每生产2吨铜,就有1吨流入中国工厂。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对粮食和燃料的进口产生了新的需求。国际大宗商品交易进一步发展,其价格随之大幅飙升。大宗商品交易商在世界各地寻找大宗商品,以满足源源不断的需求,促使中国与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起了新型经济关系。

第四个变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经济金融化和银行业的发展。从前的大宗商品交易商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它们购买的每一批金属或粮食,而现代交易商突然之间就可以使用借来的资金和银行提供担保,进行更大数额的交易,并筹集更多资金。

经过这四个发展变化,主导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少数公司和个人的财富急剧增长,权力也越来越大。

事实上,大宗商品交易商的基本业务简单至极:在一个地方和时间购买自然资源,然后在另一个地方和时间出售——希望能从中获利。它们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因为商品供求往往存在矛盾。大多数矿山、农场和油田跟买家不在同一个地方。而且,并非每个铜矿商或者大豆种植户都有能力在世界各地设立办事处销售自己的产品。其次,很多时候,大宗商品市场要么供过于求,要么供应不足。这些交易商反应迅速,机制灵活,只要价格合适,它们会随时购买生产者的商品,如果有消费者愿意付款,它们就会马上出手。

举个例子说明实践中大宗商品交易是如何运作的。远的不说,就看看2020年油价暴跌。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航班停飞,人们被迫待在家里,油价一路下跌,有史以来第一次短暂出现在零元以下进行交易。机不可失,交易商随即介入抄底原油,储存起来等待需求恢复。有些交易商甚至以负价格买入,这意味着生产商自己掏腰包让交易商把石油运走。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在世人都开始意识到气候变化这一现实后,交易商却迟迟不去变革,仍然严重依赖污染环境的大宗商品行业。交易商似乎都没有受到道德上的困扰:交易商只是辩称,只要世界继续消费化石燃料,它们就会继续交易。然而,即使它们不担心自己给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公众对化石燃料的争论仍然会对它们的生意构成威胁。

 

 


 

 




编辑—一方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