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杨斌:从重器到众器,以及其他

杨斌:从重器到众器,以及其他

摘要: 战略节奏的角度,从重器到众器,是于无声处的创新惊雷,










疫情中在线教学迅猛发展之时,我以“重器”与“众器”这对概念,特别提醒教育同行重视数字鸿沟的影响。普及化教育中的技术运用,当以促进平等、降低壁垒而非拉大差距、挤压弱势为出发点,才能不负教育开发培养人才、促进阶层流动的责任。

重器指的是充分应用最新硬软件技术,甚至是独家探索性技术,在平台端和用户端都追求资源尽显其能,以提供超乎用户期待的体验、超过同类产品的效果,经常是发烧友、炫技派的钟爱。众器,则指性能够用的设备、平台及服务,能让普通大众用得上、用得起,也因此有大众化、普及化的特征。

杨斌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开发并主讲清华大学《领导与团队》等精品课程。著有《企业猝死》《战略节奏》(合著)《在明明德》(合著),译有《要领》《教导》等。插画:邵忠

够用,听起来是不那么刺激、不那么闪亮的目标;但众器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服务者众,其质量也够。够的基础上愈众,众又促使着更够,形成一个正向反馈。

在《战略节奏》的阅读者和学习者中,很多都不太喜欢挑剔客、落伍者这些标签的贬义,尤其是与发烧友、时尚派的褒义自带比较起来。从重器到众器,是市场发展的规律,不该 “以貌取人”。创新扩散的每道惊险峡谷能否跃过,实用、挑剔,融入“保守”,都很关键。运动鞋从早期的专业装备,到各种场合的日常标配;全球定位系统(GPS)从服务军事、地质勘测、户外探险、航空海事、救援等专业场景,到今天寻常百姓离不开甚至不觉察的趁手工具;也可以想想曾只服务于大型专业出版的成套排版、印刷系统,曾经只有专业机构才能提供的直播、报道、发表: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例子都不胜枚举。

事实上,很多提供众器的厂商,并非做不出来重器,实属“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的战略选择。他们敏锐地洞察到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的立场,更愿意主动而理性地“吾从众”。

重器往往技术门槛高,甚至正因如此而构成其对一部分专家型用户的某种吸引力;众器则强调让技术小白也容易上手,希望用的人能“不知有之”,“百姓皆谓我自然”。重器的发明者、推动者,很多时候“发明”了新的需求,引领了价值创造,却因为不能抓住市场发展的时机、把握创新扩散的节奏,无法收获到某个品类“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后的可观价值,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也可以从创新的角度持续思考,还有什么今天仍是小众、专属、高门槛、高成本、神秘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一时刻的“王谢堂前燕”,有无可能、如何才能,大众、普及、易上手、够便宜、祛魅返璞。这可以算是一种战略思考,也可以作为一套头脑体操。在“如何才能”的部分,不必强求自己一下子就钻研进技术细节中,任由不求甚解地兀自说出“如果怎样的话,那么就会如何”这样孩子气的、似业余的愿望。且不论有无可能,想想总是该做的,虽然难免天马行空,其实却极有意义。想都不敢想,想都不要想,那么今天大众手里、身边的很多众器,都还只是少数精英“把持”的晦涩难用的重器。说不准某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二”人灵光乍现、起且行之,就会带来化重器为众器的神奇。

战略节奏的角度,从重器到众器,是于无声处的创新惊雷,体现市场机制的伟大力量。而从组织发展的角度,则有相类似的另外一个建议,就是:从本事到本分。简而言之,组织中的能人,靠着某种本事给予组织特别的、超额的贡献,在认可、奖励能人的表现以彰显公平、激励先进的同时,对组织长远和整体而言更要紧的是,有无可能,如何才能,让能人的“本事”变成尽可能所有组织成员(也包括能人在内)的“本分”。

要看到,这个时点上,能人的本事只属于能人,对组织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儿,就需要组织为了留住和发挥能人能力付出更大的努力。而将能人的本事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地“本分化”的过程,有着很多“知识管理”“制度/文化建设”“组织能力提升”的细致功课要做,是组织发展的一个关键基本功。能干员工的“一花独放”,对其一线经理来说,是个立人达人的领导力挑战,需要及时拿出有针对性的可持续性的策略,升华出来个“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新常态。本事存在或然,本分则更必然。本事能本分化,组织就长本事。针对一个产品的爆发、单个事业部的耀眼、某个区域的大幅领先,一则以喜的同时进行这种系统思考,可以算作另一套头脑体操;若想通想透后推而广之,则善莫大焉。

反躬自省,再回到我们自己身上。自觉相较自发,通常看作进步。而从个人的修养的角度,能力提升,视野拓展,也包括基础性的认知深化进化,也可以有个类比——从自觉到自然。这就是由有能力有意识,演进到有能力却无意识的境界。自觉本义是自我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仍需要唤醒意识以控制行为,而自然则意味着能力与行为已经成为我的浑然一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无需勉为而出自本能。想想自己有哪些做得好做得对的行为,还是需要刻意留心地去做才行;自己哪些对于生活和工作有经常意义和基础价值的能力,是不是就还只是能(成),还称不上是善(擅)——以及愿(好之乐之);有哪样一些边界和底线的选择,是还需要思想斗争一番的……都可以有这种“得自然才自由”的内省思考,这算是又一套头脑体操吧,在每个当下去接续修养。

从重器到众器,从本事到本分,从自觉到自然,我想都是解放:科技的解放,组织的解放,自我的解放。两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大写“封神”,小写“人人”》的文章,是借着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导论的首句说起艺术(art)是怎么被大写起来而成为“让人害怕的怪物和为人膜拜的偶像”,及因此而带来的禁锢。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这三个“从...到...”,都殊途同归地讲述着“从大写到小写”的本质逻辑。Internet(互联网)的大写变成小写的具体体现,就是人们不再在到一个地方之前先问“有网吗?”而视之为“这还用问吗?!”——从难得一见到习以为常,变众器了,是本分了,就自然了。

而一旦解放,人们并不会记住过程中,有“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又怎样呢,我想,不必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只管固执地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是的,写下,用孩子的笔体。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