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建造一个实用乌托邦

建造一个实用乌托邦

摘要: YES IS MORE ​






将想象和实用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用意想不到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创造出乌托邦式的、理想的未来世界。这便是BIG建筑事务所创办人Bjarke Ingel的处世哲学。

 


 






位于温哥华市中心Granville街桥旁,一座新的地标建筑——温哥华之家(Vancouver House),以一种令人惊奇的方式从地面显现出来,建筑的体量随着上升的高度不断膨胀,看起来就像从瓶子里释放出来的精灵。这种超现实的体量姿态造就了下窄上宽的扭转结构,颇具特色。

当你站在建筑外,通过Granville桥驶入温哥华市区时,吸引人们目光的,不仅是背景中波光粼粼的大海或白雪皑皑的山脉,还有这座扭转的银色像素巨塔——温哥华之家。

当你身处建筑内部的高层,朝窗外望去,城市繁华尽收眼底,远处自然山川、河流、白雪拥抱环绕,夜晚星星低语,只手可触,尽享每一处眼之所及的美景。

在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空间里,打造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城市设计典范之作,温哥华之家的诞生,充分展示了设计师对充满挑战的地块条件的创新。比如,这里原本空缺的城市文化活动空间,设计师巧妙地利用桥底区域改成公共艺术空间,而得以弥补。

此外,这座建筑还象征着温哥华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对居民健康与生活谋求福祉的重视。它是加拿大温哥华第一座 LEED 白金级认证建筑,它满足了社区对真正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渴望。它在居住密集的社区中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可持续中心。连接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可以满足住户多元的出行需求,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Bjarke Ingels  出生:1974年出生在丹麦哥本哈根  身份:BIG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代表作:Vancouver House、CopenHill发电厂

妙手偶得的设计源自全球建筑界的红人BIG创始人Bjarke Ingels。

这位1974年出生在丹麦哥本哈根的鬼才设计师,其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名牙医。他并非从一开始就想成为一名建筑师,他在纪录片《BIG TIME》中说到自己从小喜欢学习漫画,想当一名漫画家。但后来在父母的要求下,学习了建筑。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8年到2001年,跟随着瑞姆·库哈斯工作,库哈斯到现在还是他最喜爱的建筑师。2006年,Bjarke创建Bjarke Ingels Group (BIG)建筑事务所。到2016年,它已发展到拥有400名员工。Bjarke Ingels本人更是在2016年被《时代》杂志评为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他善于将想象和实用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他致力于用意想不到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去应对100亿人口的能源挑战,包括交通、工业、生物多样性、资源、污染、水、食品和优渥的生活条件等,从而创造出乌托邦式的、理想的未来世界。

温哥华之家可以被视作是向纽约曼哈顿熨斗大厦的致敬。“塔楼的设计巧妙地规避了底部交通到来的噪音,并将居住空间重新返还给公众。秉承着与熨斗大厦相同的设计理念,温哥华之家的建筑形态不是形式过剩或刻意追求建筑美学的结果,而是环境的产物,是综合考虑了位于三叉口的狭窄场地,以及邻近建筑与公园空间等多方面因素而得出的最佳结论。”Bjarke Ingels说道。

“实用乌托邦”是Bjarke Ingel曾多次提到的理念。乌托邦代表着一种理想社会的、想象中的地方或者事物状态。然而,BIG建筑事务所对此并不完全认可。Bjarke Ingels在建构“实用乌托邦”世界的同时,还坚信“是就是多(Yes is More)”——“是”者生存,甲方愿意买单,就是赢家。这就决定了BIG建筑事务所在创建所有空间时,他们不会忽略客户、环境和预算的限制——而是尝试着用新的,有时候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方式去调动和整合它们,从而使设计能够为新型建筑赋形。

Bjarke Ingels不像其他年轻建筑师那样痛骂政府和开发商。相反,他对所有有理和无理的要求都说“是”,把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要素。库哈斯说“Bjarke是建筑师中第一个将职业的焦虑和愤怒分离的重要人物。”

这一点从CopenHill发电厂就可见一斑。发电厂总会被贴上“死气沉沉”和“毫无新意”的标签,而BIG接到该项目后,旨在将其打造成为全球最清洁的垃圾能源回收工厂,其发电方式几乎不会排放任何污染。除了承担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职能外,还是城市休闲娱乐、环保教育的中心所在,作为城市基建设施的同时,扮演着地标建筑的角色。

关于它的设计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他们当时所提出的想法是通过将城中最大百货商场的楼顶设计成滑雪坡道,来缓解城中用地紧张的问题。

建成后的工厂烟囱中的空气非常干净,干净到你可以把头伸进去。此外,丹麦人喜欢滑雪,但是丹麦地势完全平坦,所以人们常常开几个小时的车,去邻国瑞典90至100米高的斜坡滑雪。由于这座工厂的最高处也差不多是这么高,设计师便萌生了把高山滑雪场的部分移植到这个工厂的最小体量之上,然后一口气将它转变为一个可以实现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的机器。

如今,这座工厂除了承担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职能之外,其还是城市休闲娱乐和环境教育的中心所在,成为了一个集供能、环保和娱乐为一体的“乌托邦”。

面对未来,BIG建筑事务所与联合国共同合作开发模块化的漂浮城市。据研究,预计到2050年,全球90%的大城市将面临海平面上升的问题,预估会有3亿人的居住地每年至少面临一次被洪水淹没的危险。

为了应对不断上升的海平面的问题,BIG联合多方机构,共同提出了漂浮城市(Oceanix City)的愿景。

在“漂浮城市”的计划中,整座城市面积约 75 万平方公尺,由6个正六边形浮岛组成,每个浮岛将有不同的公共用途,比如医疗、教育、购物和文化中心等,能够满足1万名居住者的需求。

这是一个可持续的人造生态系统,完全自给自足,达成能量、水、食物和废物的良性循环。在可预估的挑战就在不远的未来时,这种关于未来的构想计划,或许能够为我们解决困难提供更多可能性。这也是“漂浮城市”计划的最大初衷。

Bjarke Ingels的许多项目都在力图寻找如何将可持续发展变得有趣好玩,如何对建筑做出整体回应,提升生活品质标准,他将之称为“享乐主义可持续发展观”,关注的重点便是如何让建筑立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困境中,从异想天开到成为现实,用建筑定义未来。









编辑—一方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